【导读】解放思想 振兴发展 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
江西人事考试网同步赣州市人民政府网考试信息:赣州时政:解放思想 振兴发展 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更多内容请关注(江西华图/江西人事考试网)!
加入官方交流群()获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
解放思想 振兴发展
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
——在市委四届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李炳军
(2015年12月19日)
同志们:
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市委四届七次全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就要胜利闭幕了。全会听取了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市委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并分组讨论了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和《中共赣州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大家对市委常委会一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市委“十三五”规划建议,贯彻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切合赣州实际,顺应群众期盼,是指导我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加快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们要凝心聚力、奋发图强,让美好蓝图早日成为现实!
受市委常委会委托,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坚定加快振兴发展的信心
“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来看,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主要有三个基本判断:
第一,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的阶段,务必倍加珍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历届班子和全市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赣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步入加快振兴、同步小康的攻坚时期和决胜阶段。特别是《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以来,政策效应日益显现,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有了较大增长;主导产业持续壮大,稀土、钨、家具、脐橙等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铁路、高速公路和机场建设加快推进,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开始显现;发展载体提质升级,赣州综合保税区、赣州高新区、龙南和瑞金经开区、赣州进境木材监管区等“国字号”平台获批建设;民生福祉明显提升,农村危旧土坯房、安全饮水、道路建设、电网升级改造等突出民生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扶贫攻坚成效明显,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深化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法治赣州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从严治党深入推进。这些成绩的取得,令人鼓舞。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赣州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第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不少,务必保持清醒。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市欠发达、后发展的基本市情仍然没有改变。同步小康任务艰巨,全市还有105万贫困人口,2014年小康总体实现程度只达到75.5%,人均GDP只有全国的46.5%和全省的62.6%,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差距仍然比较大。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缺乏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新常态下投资和出口增长乏力,重大项目支撑不足,发展动力转换“青黄不接”;区域竞争压力加大,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经济指标在全省排位后移,县域经济不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还有7个铁路“空白”县;市场机制不活,行政效能不高,部分干部抓发展的干劲不足、担当不够、办法不多,服务意识不强等。这些困难和问题,如果不认真加以解决,赣州就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同步小康征程中就会掉队落伍。
第三,加快发展、同步小康的条件已经具备,务必坚定信心。从宏观看,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从微观看,赣州有着良好的发展条件:一是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发展空间广阔。赣州是珠三角直接腹地和海西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西部地区联接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随着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以及“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纵深推进,赣州完全可以借助区域经济一体化力量加快发展。二是政策叠加效应明显,发展潜力很大。赣州是多个国家区域战略叠加区,是“老区中的特区”。特别是《若干意见》含金量高、覆盖面广,蕴含着巨大的“政策红利”。三是资源优势加速转化,发展基础更加扎实。经过多年努力,稀土、钨、家具、电子信息等产业初具规模,并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及配套、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四是生态环境优良,比较优势凸显。特别是现代农业、旅游业、健康养老业发展前景广阔。五是干群齐心协力,发展氛围浓厚。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市党员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基层组织战斗力进一步增强;赣南人民勤劳智慧,谋发展、促振兴、奔小康的愿望强烈。只要我们抢抓机遇、苦干实干、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就一定能够推动赣州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明确思路,把握加快振兴发展的总体要求
党中央十分关心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要抓好,这有政治意义”,强调“要着力推动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加快发展,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省委、省政府对赣州发展寄予厚望,要求我们“抢抓大机遇、干好大事业、推动大发展”。全市上下务必牢记嘱托,咬定青山不放松,奋发有为干事业,书写赣州同步全面小康的精彩篇章!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十六字”方针,深入实施《若干意见》,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统筹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突出打好主攻工业、精准扶贫、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六大攻坚战,加快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努力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一总体要求中,同步全面小康是奋斗目标,“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是实践路径,“六大攻坚战”是必须紧紧扭住的工作重点。解放思想,就是要着眼全局、站高望远,着力破除陈旧观念,革除体制机制弊端,创新发展理念、思路、方法与工作方式,在更高层次、更大格局、更广领域谋划赣州发展,以思想大解放推动事业大发展。内外兼修,就是要兼容并蓄、强筋健骨,既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支持政策,又要增强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激发全市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落后面貌、创造美好生活。北上南下,就是要继续落实《若干意见》,争取中央和省大力支持,促进政策项目落地生根;同时扩大开放,积极融入珠三角、海西经济区,加快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广东自贸区和福建自贸区的互联互通,开创振兴发展新格局。
根据总体要求,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年均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三年翻番;脱贫攻坚任务三年完成;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初具规模,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初步形成,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初见成效,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建设快速推进;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小康目标;赣州成为江西最具潜力、支撑全省发展的重要增长板块。
目标催人奋进,使命重于泰山。我们要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向着同步全面小康的目标迈进,在这块浸润光荣与梦想的红土地上,谱写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恢宏乐章!我们要有这个信心,更要有这份担当!
三、抓住重点,集中力量打好六大攻坚战
加快振兴发展、实现同步小康任务艰巨,要紧扣《若干意见》和市“十三五”规划,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打好“六大攻坚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一是打好主攻工业攻坚战。主攻工业是赣州加快发展的不二选择。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做大总量、提升质量,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
要帮扶企业发展。当前,企业仍处于比较困难的阶段。要拿出管用措施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用地等实际问题,增强盈利能力,促其走稳做好。中小微企业数量最大、最具活力,要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促进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坚持市场化方向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股权多元化,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做强做大国有企业。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过剩产能有效化解,推动产业优化重组,激发企业活力。
要完善工业布局。按照“区域一体、各具特色”的原则,制定全市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资源有效整合、要素优化配置、产业集聚延伸,实现优势联动互补,避免同质竞争。要依托赣州都市核心区建设,重点发展稀土钨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配套、高端装备、生物制药、家具等产业,打造中部核心增长板块;依托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建设,重点发展现代轻纺、食品药品、氟盐化工、新型建材等产业,打造东部增长板块;依托“三南”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建设,重点发展稀土钨深加工、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产业,打造南部增长板块。要科学谋划高铁沿线产业布局,建设赣闽、赣粤产业合作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要培育产业集群。要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引进和培育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项目,打造若干个千亿元支柱产业集群和一批百亿元新兴产业集群。研究规划建设“稀金谷”,打造全国知名的稀有金属产业聚集区,推动稀土、钨等资源型产业向高端新材料及应用升级;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引进整车生产企业及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促进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家具等消费性产业,向品牌化、个性化定制转型;推动“互联网+”协同制造,加快培育高端装备制造、高档数控机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制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要加快园区升级。园区是主攻工业的主战场,是产业聚集的平台。要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拓展发展空间,推进园区项目化、实体化,提高项目入园率、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赣州、龙南、瑞金3个国家级经开区和赣州高新区要名副其实,成为工业发展的排头兵;综合保税区要在保税加工物流、跨境电子商务等方面首先取得突破;15个省级工业园区要突出主业、错位发展,分别打造1-2个特色产业,实现良性互动、竞合发展。
要强化招商引资。实现工业翻番,扩大工业增量,招商引资是最重要的手段。要树立招商、亲商、安商、富商理念,拿出优质资源,舍得给利让利,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服务吸引客商投资。创新招商方式,大力推进产业招商、专业招商、亲情招商、以商招商,不断提高招商水平。突出招商重点,注重产业导向、投资强度和科技含量,千方百计引进世界500强、央企和大型民营企业,落户一批总部型、旗舰型大企业、大集团。增强招商实效,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投产率。要实施“赣商回归,赣人兴赣”工程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工程,以亲情、乡情为纽带,鼓励和吸引在外赣商等回乡创业兴业,带动家乡发展。
要推进创新驱动。现代企业的竞争,最根本的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要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我市现有国家级研发平台的引领作用,整合科研力量,引进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坚持企业研发主体地位,鼓励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技术改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加强校地合作,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形成产业创新联盟,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办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园、众创空间、创新工场、创客俱乐部等创新创业平台,并建立创投、风投等基金和各种信贷担保中心,助推创业蓬勃开展。
二是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抓好脱贫攻坚,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政治任务。目前105万贫困人口,都是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硬骨头”。脱贫攻坚没有退路,我们必须打赢这场攻坚战,确保到2018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要精准施策。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实效。要科学制定脱贫攻坚计划,分片统筹、规划到村、落实到户,明确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精准安排项目,精准使用资金,精准施策到户,精准对口帮扶。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使扶贫工作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群众的心坎上。围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鼓励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试行资产收益、股权投资、土地林权入股分红等新渠道扶贫。探索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新模式,使贫困户获得长效收益。对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要加大易地搬迁力度,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15万人的搬迁安置;对贫困群众的孩子,要让他们都能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兜底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特别是对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要提供医疗救助保障,织牢兜住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安全网,让贫困群众现实生活有保障、未来生活有希望!
要压实责任。脱贫攻坚是硬任务,要逐级立下军令状,建立定期督查、评估机制,确保责任到人、措施落地。要强化结对帮扶、定点扶贫,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市委将用好考核“指挥棒”,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将考核成果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不能按期完成扶贫开发任务的要予以问责。要拓展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针对性出台扶贫政策,鼓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积极参与扶贫,形成“大扶贫”格局。
要统筹谋划落实民生工作。在脱贫攻坚的同时,要补齐民生“短板”,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要进一步解决好农村土坯房、农村饮水安全等突出民生问题。要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大力推动货币化安置,三年内完成6.46万户城市棚户区改造任务,不让城市棚户区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要加快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完善中心城区学校布局,着力解决城区大班额、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等问题;进一步改善城乡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边远艰苦地区办学条件,每个乡镇建设一所公办幼儿园。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升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市级妇幼保健院新院,推进城市社区医院标准化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要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统筹推进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等“兜底”工作。民生连着民心,抓民生工程必须实打实,每年都要集中财力办成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舒适、更体面、更有获得感。
三是打好新型城镇化攻坚战。城镇化是加快发展的强大引擎。赣州的发展,希望在工业,潜力在城市。我市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期,要以超前的理念、系统的思维、统筹的办法,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要科学构建城镇体系。坚持规划引领,形成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以瑞金、龙南次中心城市和周边卫星城市为依托,以县城和特色中心镇为节点的城镇布局。中心城区是赣州发展的核心。要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完善新城区,千方百计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交通便捷、功能完善、产业聚集、管理有序、宜居宜业、和谐秀美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加快水东和水西组团的开发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蓉江新城,着力将峰山、通天岩、马祖岩、杨仙岭打造成休闲旅游健身的好去处。积极推动行政区划调整,建设以市辖区、赣县、上犹为主体,覆盖信丰、于都、崇义、大余和兴国的赣州都市区,到2020年中心城市人口突破210万。以提升质量、增强产业支撑、促进产城融合为重点,做强做优县城,发展壮大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要结合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区位优势,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商贸物流、资源加工等特色示范镇和中心镇。
要切实提升城市品质。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中心城区“四纵三横”快速路网,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力争使城内交通顺畅高效。发展快速公交和智能交通,注重城市慢行道系统及残障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加大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力度,新建一批小游园、小广场、文化体育场所、公共停车场、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要坚持师法自然,注重“显山露水”,结合旅游休闲,高品质打造“三江六岸”文化旅游休闲带,建设一批绿色廊道和湿地公园,实现交通网络、城市形态和生态空间的有机耦合。赣州古城千年不涝,福寿沟是“海绵城市”的典范工程,要学习运用古人智慧,深入推进海绵城市、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城市建筑可以创造,但城市历史文化无法复制,赣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要加大对历史文化街区、建筑古迹的保护力度,传承历史文脉,延续城市记忆,让子孙后代共享千年荣耀。
一座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要理顺市区管理体制,明确城市管理主体责任,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培育新型社区,推动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等公共服务市场化经营。要以治脏、治乱、治堵为突破口,开展城市综合整治,着力解决好环境卫生、摆摊设点、车辆停放、广告牌管理等突出问题,建设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城市家园,力争2017年赣州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要着力建设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离不开农村的良性发展。要推行简便易行的乡村规划,用规划管控乡村建设。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传承客家优良民俗,体现农乡风味特色,建设好美丽乡村,让人们住得舒心、记得住乡愁。以农村污水处理、垃圾治理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推动城乡交通、公共服务和生产要素有效对接,促进城乡一体化。推进户籍管理、土地管理、住房制度等改革,充分保障农民权益,让农村转移人口进得了城、就得了业、安得了家。
四是打好现代农业发展攻坚战。赣州是农业大市,我们强调主攻工业,但决不能忽视农业。要按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推进我市从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
要发展优势农业产业。在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加快培育脐橙、油茶、蔬菜等优势农业产业,建设世界最大的优质脐橙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特色农产品、有机食品生产与加工基地。脐橙产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成为富民产业。要实施脐橙产业发展升级行动计划,加强柑橘黄龙病等病虫害防治,稳定种植面积,改善品种结构,优化栽培模式,发展精深加工,促进产业升级,提升脐橙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赣州发展油茶产业具有良好的条件和空间,要着力建设油茶良种基地、高产种植基地、产业加工基地,争取设立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打响赣南油茶品牌,提升集约化、产业化水平。要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着力提高我市蔬菜自给率,努力打造面向东南沿海和港澳地区蔬菜产品的重要供应基地。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和改造提升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扶持发展便民蔬菜超市和便利店,保障蔬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同时,要大力培育花卉苗木、特种水产、毛竹、茶叶、生猪、白莲、刺葡萄、黄鸡、烟叶、甜叶菊、桔柚等区域特色产业,并着力将其打造成优势产业。
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引导农业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引导开展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的经营,培育职业农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促使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生产基地紧密连接。完善农产品营销流通体系,支持农超对接、连锁经营、专卖直销等农产品流通业态,尤其是加快建设一批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和乡、村服务网点,推进电子商务与实体流通融合,破解农民“卖难”与居民“买难”的矛盾。要积极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让农民在产业链增值中获得更多收益。
要增强农业发展支撑力。推进一批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广和应用良种良法,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解决基层农业技术人才匮乏问题,让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进村入户。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权确权登记,建好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盘活农民“沉淀的资产”。质量安全是农业发展的生命线,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绿色化生产,加强源头管理,建立健全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可控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五是打好现代服务业发展攻坚战。现代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新的增长点。要坚持规划引领、区域聚集,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着力建设全国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
要培育壮大金融产业。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目前我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超过5%,正发展成为支柱产业。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着力打造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性金融中心和全省次金融中心。要创新政策措施,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体系,积极引进域外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聚集,推进赣南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平台建设。组建赣州金融控股集团公司、金盛源担保集团公司,争取组建地方法人证券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以及股权投资、私募基金等机构,发展总部经济,支持民间资本依法设立中小型银行。开展民间资本管理、民营银行、商业保理等创新试点,探索保险资金在赣州创新运用;充分利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企业发展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挂牌上市融资。
要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赣州旅游业将迎来“井喷式”发展的重大机遇。要下大力气进一步做优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绿色家园四张旅游品牌,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休闲度假后花园。要按照“一核三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建设精品旅游区,打造以章贡区、南康区、赣县为主体的宋城文化旅游核心区,以瑞金、兴国、于都、宁都、会昌为主体的红色旅游区,以上犹、崇义、大余为主体的生态休闲度假区,以龙南、定南、全南为主体的客家文化旅游区,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赣州旅游“满天星星、没有月亮”,要引进一批综合实力强、专业水平高的大型企业集团,结合水东和水西片区改造,建设大型的文化旅游主题公园,通过赣江水系,将千年古城、主题公园、古村民居串连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带,以确立中心城区旅游核心地位,提升对周边旅游的聚集力和辐射力。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引进投资者一定要确保旅游开发强度和质量,防止“圈地”行为。各地要立足地方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要顺应旅游发展新趋势,把握游客关注点,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同时要加强宣传推介和市场营销,不断增强我市旅游市场的吸引力。
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加快建设多式联运和无水港。要拓展至厦门、深圳以及中亚、欧州的“五定班列”,形成外部通江达海、内部衔接高效的大物流网络,力争建成“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联接四省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和重要节点城市。要加强口岸建设,依托综合保税区、进境木材监管区、公路口岸作业区等平台,建设新型内陆口岸;加强与长珠闽等地区的通关协作,推行“赣粤港”直通车等通关模式,提升通关便利度。要积极创建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综合试点城市,努力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建设赣州综合商贸物流园等大型物流园区,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要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正在成为引领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抢抓机遇,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越;迟疑一步,就可能错失良机。要扎实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深化与阿里巴巴集团、京东集团、苏宁云商集团等知名电商企业合作,培育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大力推广线上线下结合的商贸流通,建立稀有金属、家具、脐橙等电子交易平台,建设赣南特色商品馆,促进生产、销售、消费跨界融合,着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不断拓展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引进企业集团参与智慧城市、数字民生等信息建设,开发建设家政、健康医疗等综合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提高群众生活便利度。
文化创意、养老、健康养生等新兴服务业正在兴起,要努力抢占发展先机,把这些产业打造成为赣州扩大投资的新领域、增加就业的新空间、发展经济的新支点,培育壮大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是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振兴发展,基础为先。要着眼于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破瓶颈、补齐短板、适度超前,构建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使赣州的基础设施在“十三五”期间达到比较完备的水平。
要加快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统筹高铁、普铁、高速公路、国省道、航空、水运建设,构建立体化现代交通体系,进一步提升赣州贯南通北、承东启西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加快昌赣深高铁、渝长厦快铁等铁路建设,形成赣州至周边重要经济区中心城市“2小时高铁圈”,提升赣州至我国南部、中部和东部三大城市群的通达效率;兴泉铁路是铁海联运大通道,要力争尽早开工建设。要着力抓好兴赣、宁定等高速公路建设,打通出省“断头路”,尽快建成“覆盖全市、连接周边”的高速公路网;实施国省干线升级改造工程,提升国省道干线公路等级;打通农村道路“最后一公里”,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通畅水平。要加快航空口岸建设,完成赣州黄金机场升级改造,建设瑞金支线机场,发展通用航空,规划建设通勤机场,拓展赣州至国内主要城市、港澳台的航空通达能力。要建设赣江航道和客运码头,实现三级通航,基本建成赣州港,提升水运通航能力。交通建设不能满足于硬件上的“通”,要以促进交通信息化和智能化为方向,优化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真正实现“货畅其流”“客便其行”。
要强化能源支撑。能源是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要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现区域内能源充足供应。要统筹推进核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太阳能利用,基本实现电力能源自给。加快华能瑞金电厂二期等支撑性电源点和赣县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新建赣州东、赣州西500千伏环网供电工程等一批电网工程;积极争取建设特高压电网,推进城乡配电网升级改造,加强蓄能和智能电网建设,提高供电能力和安全运行水平。加快成品油管道建设,推进省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和天然气终端管网建设,进一步提升油气供保能力。
要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建成网络强市。积极推进“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实施 “光网城市”“宽带乡村”工程,推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质的提升。规划建设赣州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促进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提供多层次的信息服务。促进移动通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络融合发展,推进居民上网提速降费,实现全市重点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智慧旅游、文化创意、高效物流、便捷交通等重大工程,催生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大攻坚战”是加快发展的重点工作,我们既要扭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还要强调的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振兴发展的最大本钱,也是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要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决不拿牺牲环境换一时发展,为子孙留下青山碧水蓝天,让群众享有更多“绿色福利”。生态环境是资本,保护生态是机遇。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路子,加快发展生态产业、壮大生态经济、盘活生态资产,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
四、解放思想,为加快振兴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解放思想是发展进步的永恒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创新能力。我们要以思想的解放,促进行动的突围,实现发展的跨越。
第一,解放思想是加快发展的客观需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回顾赣州发展,从上世纪末“山上再造一个赣南”发展脐橙产业,到本世纪初全民招商办工业园;从“无中生有”发展家具产业,到推进苏区振兴、走工业强市道路,思路的每一次深化、工作的每一次突破、发展的每一次提速,无一不是解放思想的结果。实践反复证明,思想一旦落伍,行动必然迟疑;不打破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式,就无法走出新路。市委决定,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全市深入开展解放思想主题教育活动,目的就是要通过解放思想,推动全市广大干部转变观念、改进作风、振奋精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开拓创新、加快发展上来,奋力开创加快振兴发展新局面。
第二,要将问题导向贯穿解放思想始终。解放思想不能坐而论道、清议空谈,而要聚焦问题,革除障碍,冲破束缚。这些年来,我市广大干部积极投身发展实践,积累了好经验,锻炼了好作风。但随着发展不断深化,一些同志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有许多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地方。突出表现为:一是存在“等靠要”思想。躺在历史功劳簿上睡大觉,寄希望上级政策、项目和资金帮扶,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意识不强,对如何运用和落实政策办法不多、效果不明显。二是缺少开放合作的胸襟气度。固守“肥水不流外人田”,跳不出自己“一亩三分地”,放不下手中的权力、走不出利益的藩篱,攥着好资源不会用、“捧着金饭碗讨饭吃”。三是不敢担当,怕负责任,不思作为。甘当“太平官”、乐做“老好人”,置身局外当看客,做事畏首畏尾,遇事能躲就躲、能推则推。四是缺乏改革创新的意识和胆识。抓工作墨守成规,亦步亦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缩手缩脚,束手无策。五是服务意识不强。简政放权“明放暗不放”, 办事效率不高,工作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推诿扯皮、“中梗阻”等等。这些问题,尽管表现形式不一、轻重程度不同,但对发展大局带来的消极影响却不可低估。要大力倡导争创一流、开明开放、兼容并蓄、务实担当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三,要让解放思想落实处见实效。思想是真解放还是假解放,实践是最好的检验。解放思想不是纸上谈兵,不能叶公好龙,必须脚踏实地、取得实效。
要简政放权。开门简政、放权让利,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切入点。要通过深化改革,坚决把那些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项转移出去,真正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要优化政务环境,深入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政务服务网等工作,按照中央“五个再砍掉一批”要求,能减就减,能放就放,只要其他地方能做、能放的,我们要都做、都放,真正为企业松绑减负。要创新服务方式,探索设立“一站式”企业服务综合受理中心,推进行政事项集中管理、审批资源集中共享、审批过程集中监管,减少环节、缩短时限,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
要实干担当。坚持干字当头、立说立行,围绕打好“六大攻坚战”等重点任务,放开手脚大胆干,不达目的不收兵。要敢于担当,不推诿塞责,坚决杜绝揣着问题击鼓传花。要掀起“问责风暴”,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行为认真整治、公开曝光;对故意刁难、变相收费、推诿扯皮的人和事予以查处;对违反规定,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人和事严肃追责;对不敢担当、得过且过,甚至破坏环境、阻碍发展的干部,坚决挪开位子。我们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
这里,我要特别指出,少数干部认为当前中央严厉反腐、严肃执纪,谈解放思想不合时宜。其实,解放思想与遵规守纪不仅不矛盾,而且目标一致、相辅相成。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是为了更好地干事。遵规守纪既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只有遵规守纪,才能有放开思想敢担当的底气;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彰显遵规守纪的价值。遵规守纪是制度环境,放手担当是职责所在。把遵规守纪作为不干事的借口,是完全错误的;把敢于担当作为会出事的前因,更是不合逻辑!在这个问题上,大家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正确的态度。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主动摆进去,带头剖析反思,带头查找差距,带头改进提高,当好解放思想的排头兵。各地各部门“一把手”要响亮喊出“向我看齐”,直面批评监督,作出表率示范,以上率下、层层压进,推动全民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大改善。
五、抓好党建,强化加快振兴发展的政治保障
事业发展,关键在党。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责任,为加快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要夯实基层基础。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树立“党建+”的理念,深入推进“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进一步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完善县乡村组四级服务平台,切实强化基层组织政治引领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党员细胞有生机,党的肌体才有活力。要严把党员入口关,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推动党员“先锋创绩”,让基层组织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活力。乡村和街道社区干部,战斗在基层一线,工作辛苦、压力大。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关爱,切实提高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要锻炼干部队伍。“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要坚持好干部标准,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要着力提高各级干部能力素质,增强抓经济、运作项目、做群众工作和驾驭复杂局面、破解各种难题的本领;注重实践历练,引导干部到基层一线、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到矛盾和困难较多的地方摔打磨练、成长成才。要树立良好的用人导向,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只要踏实干事、干出了成绩,组织上一定能看得见;对表现优秀的干部,不论年龄、不唯资历大胆使用。要注重保持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不宜过于频繁调整干部。各级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把心思和精力放在谋发展、抓落实上,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要凳子没坐热就想挪位子。要深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大力营造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干事氛围。
明年市县乡领导班子将集中换届,这是全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级党委要从早准备,抓紧开展前期调研,摸清底细,做细思想教育引导工作。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各级领导干部要讲政治、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正确对待进退留转,自觉服从组织安排。要通过换届,真正换出凝聚力、换出战斗力。
要弘扬清风正气。风气正则事业兴。要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严格落实“一准则、两条例”,对党员干部从严要求、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抓早抓小,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要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坚持不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项目工程问题和“红包”问题专项治理,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坚决惩治腐败,尤其要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暗腐败”等问题,严肃处理虚报冒领、截留私分以及吃拿卡要等侵害群众利益行为。要加强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要注意把改革中的试错、工作中的失误同违纪腐败问题区分开来,只要出于公心、不谋私利、依法依规,应当给予宽容包容。要为敢闯敢干的干部撑腰,为迎难而上的干部担当,大力营造开拓务实、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要汇聚发展合力。共同的事业需要凝聚共识、协力奋斗。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振兴发展摇旗呐喊、鼓劲造势。要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引导,讲好赣州故事、传播好赣州声音,生动反映赣州发展的新变化、新面貌。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做大做强客家新闻网、“掌上赣南”“赣州发布”等新兴媒体,牢牢把握主动权和话语权。要弘扬法治精神,加快法治赣州建设,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要切实抓好党管武装各项制度的落实,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深入开展“双拥”活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大力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行职责,增进同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的合作共事,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汇聚起谋发展、议发展、抓发展的强大合力,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
年关将至,各地各部门要认真盘点收官,对工业生产、精准扶贫、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财税征管、民生工程等工作排查调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要科学谋划明年工作盘子,特别是要精心谋划、抓紧申报一批重大项目。要深入开展好元旦、春节期间的走访慰问活动,让广大群众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要妥善化解信访问题,着力抓好维护稳定、安全生产、森林防火等各项工作,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关键是抓好落实,希望大家在狠抓落实上作出表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落实省委“十六字”方针,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奋勇向前,加快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更多内容尽在赣州人事考试网_赣州公务员考试网(http://ganzhou.huatu.com/)。关注赣州华图官方微信(ganzhouhuatu),新浪微博@赣州华图,获取最新考试资讯。